建言献策

聂亚珍、颜永才:后疫情时代加大我市科技产业投人的政策建议

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22-03-01浏览次数:288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经济遭受很大打击。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664.68 亿元,下降14.24%,高于全省降幅。但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4 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 个百分点,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产值却实现正增长,分别增长22.8%、21.7%和2.7%。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十四五”时期,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国家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我市传统产业占比高,科技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比较四经普与三经普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二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其中制造业占比大,分别为 21.75%、17.24%,二产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占比54.79%,数量占比少的二产吸纳了比三产更多的从业人员,说明二产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主体规模小;我市第三产业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行业三经普和四经普时期分别占比为0.98%、3.2%。现代服务业中涉及科技创新类的法人单位占比仅9.64%,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仅占比 3.2%,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仅占比3.82%。与武汉市相比差距较大,在十个市、州中仅排第8位。

高技术产业投入不足,技术进步贡献率低。从投入看,2018 年我市全社会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87%,规上工业企业 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51%,规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人员与经费支出均排在全省第7位。地方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2%,未能完成“十三五”规划2.5%的既定目标。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设进展缓慢,未能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说明相比于其他市、州,我市高新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不足。根据统计数据计算, 2000-2018年,我市技术进步贡献率,仅2000年,2014年和2015年值为正,其余年份均为负,说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从产出看,我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08件,离全国的13.3件、湖北省的 10.04 件有较大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企业使用数字化的情况看,据调查,2019年疫情期间、当前三个阶段,使用数字化在20%以下的企业分别为38.55% 、34.13%、35.14%,使用数字化在60-80%的企业分别为9.58%、13.13%、8.96%,使用数字化80%以上的分别为7.24% 、11.46%、7.08%。说明企业在疫情期间使用数字化占比较大,但总体看,使用数字化40%以下的企业占60%以上,传统线下运营模式仍占主导。从中美贸易战到美国对华为、中兴、Tik-Tok 等中国企业的无端打压,都让我们看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只有早日实现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才能突破西方国家的重重技术封锁,才能真正成为科技强国,而对于黄石也是如此,只有技术进步,领先于人,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得先机。

我市在加快产业疫后重振的同时,必须必须加大科技产业投入。为此建议:

1)设立科技扶持基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减免企业后期期间相关费用,包括税收、土地、房屋租金减免,社保和公积金减缓。鼓励金融机构给与企业3年的贷款利息和政府贴息。

2)制定《增强制造业核心技术三年行动计划》,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工作方案、行动纲要、实施方案,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壮大高成长性企业;集中少数重点领域突破,鼓励制造业大企业承担起引领、主导智能制造的推进。

3)加快建设大学城、科研岛。以“四区多园”汇集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力争科技创新综合考评排名稳居全省前四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35%,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0% ,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4)落实科技政策,整合本地高校与企业资源,建立地方智库,破除引导策略的碎片化。鼓励企业新黄石人计划,支持内循环的自主研发。

5)大力发展“教育合伙制”等“地摊经济”新形态,以“地摊经济”整合“教育劳动”、“产业孵化劳动”和“工匠产业”三种劳动形态的“边角料意义上的闲置时空”。安排企业富余人员技能培训、维修设备、整治卫生等,鼓励中小企业结合企业本身环境的具体情况,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不断创新。

(本文是黄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代表建议市政府系统办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