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刘红日:关于调整国家纺织产业布局的建议

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22-12-07浏览次数:10

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在全世界的排名大幅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极大增强。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超过了50%,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了70%。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位。整体来看,我国纺织工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建立起全世界最为完备的现代纺织制造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

虽然我国的纺织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仍然面临行业内部的多重挑战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国家能源分布与纺织产业分布存在错位国家电力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而纺织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错位的结果是西部和西南部电力通过“西电东送”工程输送到东部沿海省份纺织产业提供运行动力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电网的负荷,增加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也加大了国家电网建设难度。

(二)主要纺织品原料分布与产业分布存在错位棉花和羊毛两种织物原料主要分布在西部,而与之相关的高端产业则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省份。尤其是内蒙古及新疆两个重要的原材料生产主要为产业链低端部分,导致这两区不能发挥区域优势,经济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三)“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与纺织产业区位错位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国家正在加快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障碍和壁垒:新能源主要分布新疆,内蒙古等自然能源丰富的省份,新能源需要通过国家电网向东部省份的纺织产业进行输送电能和风能的稳定性低于水能,会对国家电能的有效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国家的能源结构转型。

为此建议:

(一)绿色环保推进西部原料产地的纺织产业链构建。一是绿色环保推进东南部省份产业链向西北部主要原料产地转移,转移或者建设的纺织服装企业要注重环境保护,需要采用先进、环保的设备和技术,重视加工生产中污水、气、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二是迁移和新建的纺织企业应该就近选址在原料产地或者新能源丰富的区域,以实现原料能源就地消纳,用产业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三是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引导,为转移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贷款优惠等政策四是注意建设高端纺织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新建纺织产业应当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

(二)科技创新提振新疆和内蒙纺织产业一是在新疆内蒙等西部省份尽快打造纺纱、织造、染色、整理、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的完整产业链利用资源和品质优势,积极与国内外著名纺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棉纺和羊绒产品,开辟新的行业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内蒙古的羊绒原料生产要实施“保种繁育工程”,建立优质羊绒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及基因库,从种畜基地的源头抓好优质绒山羊品种的培育,提升山羊绒纤维品质,建立品质优势四是要密切结合最终产品和最终市场,结合时尚、艺术、文化、绿色、健康、环保、品牌等方面把产品做精,研发出具有优异品质,指标全面、性能安全可靠的棉纺和毛纺产品在新疆和内蒙古培育出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棉纺毛纺企业和品牌。

(三)加强纺织原料产地纺织产业的人才链培养一是要加强普通熟练操作工人的培养。鉴于西部地区劳动力相对丰富,熟练操作工人操作流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建议由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进行培训二是要加强普通技术工以及中高级的技术工人的培养,此类人才中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当前在全国范围比较短缺在企业建设的同时,根据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及时建立专业技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实现招生培养工作本地化,有效消纳本地少数民族劳动力加强纺织外贸人员和行业工程师的培养,考虑到新疆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地区,专业外贸人员的需求较大,可以通过西部地区高校进行培养建议在新疆及内蒙古相关高校加强纺织相关专业建设,针对性进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新招收员工的培训还要完善对有工作经验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教育工作,使其不断提高从而培养成为优秀的工作者四是建立纺织产业领域奖励制度吸引行业领军人才。